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浙江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模拟112536
2015浙江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模拟11253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5-09-2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玩具弹力球(如图)具有较好的弹性,碰撞后能等速反向弹回.一小孩将弹力球举高后由静止释放作自由落体运动,与水平地面发生碰撞,弹力球在空中往返运动.若从释放弹力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弹力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和空气阻力,则弹力球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     )

  A  B

C  D

难度: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使用次数: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速度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后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得到速度时间关系图象.

解答:  解:A、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发生突变,A图中速度没有突变,故A错误;

B、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发生突变,B图中速度没有突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加到原来的值(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重复这种运动,是上抛运动,不符合小球的运动情况,故C错误;

D、由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增加(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减小到零(竖直上抛运动中的上升过程),再重复这种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要注意速度的方向用正负来表示,然后结合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来找出函数图象.

2.

如图所示,上端固定的细线下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重物原先处于静止.小米同学在物体上作用一个方向始终水平的力F,使重物足够缓慢地运动,关于细线能否达到水平的位置,提出如下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无论多大都不能使细线处于水平位置

  B.只要水平力F始终大于G,细线就可以达到水平位置

  C.只要水平力F逐渐增大,细线就可以达到水平位置

  D.力F有时可能小于G,但在适当的时候大于G,细线可以达到水平位置

难度: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
使用次数:11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以物体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判断物体是否是受力平衡的变化,结合平衡条件与能量关系分析.

解答:  解:若物体运动足够缓慢,因物体在水平位置受重力和水平方向的拉力及绳子的拉力;由于水平拉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重力沿竖直方向;故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永远不可能合力为零;故力F无论多大都不能使物体在水平位置平衡,因此细线不可能处于水平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因物体缓慢运动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明确.

3.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前2s内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1W            B0.5W          C1.5W          D2W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

分析:根据推力F的大小,结合位移的大小求出推力做功的大小,第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出滑动摩擦力,再根据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从而根据平均功率的公式求出平均功率的大小.

解答:  解: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知,前2s内的位移x==1m,则推力F所做的功为:

WF=Fx=3×1J=3J

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2N,所以第2s内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为:

Wf=fx=2×1J=2J

则前2s内平均功率为:

P=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恒力做功和平均功率公式进行求解.

4.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阻R2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B为水平放置的电容器的上下两个极板.当滑动变阻器R1处于某位置时,AB两板间的带电油滴恰好悬浮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极板AB间正对面积减小其他条件不变时,油滴将向下运动

  B.移动R1的滑动触头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压表的读数增大了△U,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了△U

  CR1滑动触头向左移动且其他条件不变时,带电油滴向上运动

  DR1滑动触头向右移动且其他条件不变时,R2上消耗的热功率变小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5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专题:电容器专题.

分析: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E=分析板间场强变化和油滴所受电场力变化,判断油滴的运动情况.移动R1的滑动触头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压表的读数增大了△U,说明变阻器的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根据路端电压的变化,分析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量与电压表的读数增大量的关系.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R1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分析路端电压的变化,判断油滴的运动情况.若将R1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R1的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即可知R2的发热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A、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E=分析得知,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则油滴仍保持静止.故A错误.

B、移动R1的滑动触头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压表的读数增大了△U,说明变阻器的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电源内电阻电压减小,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小于△U.故B错误.

C、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欲使带电油滴向上运动,必须增大路端电压,则使可变电阻R1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故C错误.

D、若将R1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R1的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即可知R2的发热功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中要抓住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与电路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分析油滴是否运动,关键分析电场力是否变化.

5.

如图所示,有同学做实验时不慎将圆柱形试管塞卡于试管底部,该试管塞中轴穿孔.为了拿出试管塞而不损坏试管,该同学紧握试管让其倒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0.20s后立即停止,此时试管下降H=0.80m,试管塞将恰好能从试管口滑出.已知试管总长L=21.0cm,底部球冠的高度h=1.0cm,试管塞的长度为d=2.0cm,设试管塞相对试管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l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塞从静止开始到离开试管口的总位移为1.0 m

  B.试管塞从静止开始到离开试管口的总时间为0.25s

  C.试管塞将要从试管口滑出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

  D.试管塞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重力的比值为161

难度: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使用次数:1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A、试管塞先与试管一起运动了位移H,试管停止运动后又运动了位移lh,两段相加求出总位移.

BC、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试管刚停止时,试管塞的速度,从而求出试管塞在试管中匀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时间;

D、试管塞在试管中匀减速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摩擦力大小,从而求出摩擦力和质量的比值.

解答:  解:A、试管塞开始与试管一起运动了位移:x1=H=0.8m;试管停止运动之后又独立运动了位移:x2=lh=0.210.01m=0.20m.所以试管塞从静止开始到离开试管口的总位移:x=x1+x2=0.80+0.20m=1.0m;故A正确;

B、设试管刚停止运动时,试管塞的速度为v,由,代入数据得:v=8m/s,设在试管中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用时为t,则:0=v+at,解得:a=160m/s2t=0.05s,由静止到试管停止用时为0.2s,故总用时为0.25s,故B正确,C错误;

D、在试管中做匀减速运动中,设所受摩擦力f,由动能定理可得:(mgfx2=0,解得:f=17mg,故滑动摩擦力与重力的比值为171.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试管塞在试管中的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大小.

二、多项选择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容易
2
15.38%
中等
11
84.61%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38.46%
多项选择
2
15.38%
实验,探究题
3
23.07%
计算题
3
23.0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7.69%
共点力的平衡
1
7.69%
未分类
2
15.38%
电势能和电势
1
7.69%
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
2
15.38%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
7.69%
力的合成和分解
1
7.69%
牛顿第二定律
1
7.69%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
7.69%
动能和动能定律
1
7.6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
7.6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苗恒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