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选修1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0
更新时间:2021-09-06
纠错
1.

如图甲,用 碰撞实验器 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得高度 H C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 )已测得入射球质量为 ,被碰小球为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3 )经测定,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 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碰撞前、后 的动量分别为 ;若碰撞结束时 的动量为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___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入射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变化。请你用( 3 )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入射小球 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探究题
知识点: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 1.01    28.80

【详解】

(1)[1] 实验中,碰撞前后都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可知

竖直位移相同时所用时间相同,故初速度与水平位移成正比,可以通过仅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即可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C 正确。

故选 C

(2)[2]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

由于初速度与射程成正比,故表达式可变形为

(3)[3] 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

(4)[4] 当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入射球碰后速度最小,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最小,由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可得

联立解得

的最小值为 28.80cm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实验目的:
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O'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
10、分别算出m1·与m1·+m2·的值,看m1·与m1·+m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应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2、要调节好实验装置,使固定在桌边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小支柱与槽口间距离使其等于小球直径,而且两球相碰时处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每次入射小球从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可在斜槽上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使小球靠着挡板,然后释放小球。
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扩展
实验目的:
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若m1s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1s1'+m2s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作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两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8、过O、N作一直线,取OO'=2r(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O'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
10、分别算出m1·与m1·+m2·的值,看m1·与m1·+m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应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2、要调节好实验装置,使固定在桌边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小支柱与槽口间距离使其等于小球直径,而且两球相碰时处在同一高度,碰撞后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每次入射小球从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可在斜槽上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使小球靠着挡板,然后释放小球。
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
1、研究碰撞(对心正碰)中的动量守恒。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应用
课时要求:90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7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