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依次表示连续的计数点,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2)打点计时器打下点C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__m/s。
(3)通过对织带数据分析,得到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DCBA 0.23 0.60m/s2
【详解】
(1)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故为DCBA;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由逐差法可求得加速度为:
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定义式:
速度: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
例: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km/h,如果他仍然打算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那么在后半段路程里他开车的平均速度应达到多少?
思路点拨:要求平均速度关键要明确是求哪一过程的平均速度,并确定该过程的位移和时间。
解析:设所求平均速度为v,总路程为s,
在前里用时:t1==
在后里用时:t2==
全程平均速度为=40km/s,结果发现v→∞时,上式才成立,所以这位旅行者要完成预定计划是不可能的.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