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 n 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a ,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
D .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B
【详解】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不需放单缝和双缝,故 A 错误;
B .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故 B 正确;
C . n 条亮条纹之间有 n - 1 个间距,相邻两条亮条纹的间距为
故 C 错误;
D .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根据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应采用波长大于黄光的红光或橙光,不可以改用波长比黄光短的蓝光作为入射光,故 D 错误。
故选 B 。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实验装置中的 ①②③ 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
B .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 .测量过程中误将 5 个条纹间距数成 6 个,波长测量值偏大
A
【详解】 A .滤光片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单色光,单缝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其排列顺序合理,故 A 正确;
B .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波长 λ 变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条纹间距 Δ x 增大,故 B 错误;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 Δ x 与此距离无关,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 C 错误;
D .测量过程中,把 5 个条纹间距数成 6 个,导致 Δ x 变小,则波长测量值偏小,故 D 错误。
故选 A 。
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图中有四个光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 ① 单缝 ② 滤光片 ③ 双缝
B . ① 滤光片 ② 双缝 ③ 遮光筒
C . ② 凸透镜 ③ 双缝 ④ 遮光筒
D . ① 凸透镜 ② 单缝 ③ 双缝
D
【详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源后面要有凸透镜、单缝、双缝,则 ① 是凸透镜, ② 是单缝, ③ 是双缝,遮光筒可防止外界光干扰实验, ④ 是遮光筒。故选 D 。
在 “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的实验中,光源与屏之间应依次放置( )
A .单缝、滤光片、双缝 B .滤光片、单缝、双缝
C .滤光片、双缝、单缝 D .双缝、单缝、滤光片
B
【详解】在 “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的实验中,光源与屏之间应依次放置滤光片、单缝、双缝。
故选 B 。
如图所示,在 “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必须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 .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C .大头针与 与
,
与
的间距适当远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D .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首先要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边界
C
【详解】 A .光学表面是否平行不影响该实验的准确度, A 错误;
B .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B 错误;
C .大头针与 与
,
与
的间距适当远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C 正确;
D .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边界, D 错误。
故选 C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思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