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12-10 21:09:25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正常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实践与思维活动,就能使思维按层次展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一节 “ 绪言 ” 课中,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主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物理实验能够创设真实的、排除干扰因素的物理环境,使物理学家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也同样能创设适合于教学活动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方式深入理解掌握前人己认识到的真理。学生在操作、观察、测量基础上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建立概念,得出规律,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实验教学要把发掘实验的物理知识内涵 , 体现实验中的物理规律作为核心 , 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作为出发点。 |
发布日期:2010-12-10 21:06:20
|
发布日期:2010-12-10 21:07:20
|
发布日期:2010-12-10 21:08:55
|
发布日期:2010-12-10 21: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