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点评〗

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教案点评〗

公主 马老师

发布日期:2010-11-10 20:02:47


  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要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逐渐渗透,本节教学设计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含义的解释.教师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使学生理解功的含义,采用了从物理现象出发,列举大量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所述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建立功的概念的方法.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切实对做功的两个要素有所体会,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建立功的概念后,再从功的概念的角度分析事例,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过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补充一些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就拉近了物理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概念的建立过程,即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而且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一步一步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关功的计算的教学,也摆脱了以往直接给公式的方式,是先借助起重机向上吊楼板的实例使学生从功的成效有所不同的角度认识到功有大小,并自然地使学生理解了功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再给出功的计算式.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练习功计算公式的应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估算,如将两个鸡蛋举高1 m,估算支持力做的功;将一瓶矿泉水举高1 m,估算支持力做的功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对计算功的公式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且也通过学生熟悉的过程,增强了对功的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的最后,采用学生讨论、对比的方式来认知物理学中的功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的含义不同,再次加深学生对物理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