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9-27 15:09:46
化学教育问题漫谈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级教育硕士 王永新 〔漫谈一〕高中化学教师教的理想状态与高中学生学的理想状态分析及对策 1. 高中化学教师三年教学的理想状态是:(1)学生能把教师所教的内容全部掌握和理解。(2)学生三年学完化学知识之后,已学会用化学独特的视角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对学化学仍有浓厚的兴趣,仍有余犹未尽的感觉,以后仍然想学化学。 2.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理想状态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和愿望,对学习化学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具体含义有三: (1)按学生自己的兴趣学习 对化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一直学习化学,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少学化学或不学化学。 (2)按学生自己的喜好学习 对学习有偏爱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化学中的其中一部分,如学习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或学习与战争有关的化学知识,或学习与经济有关的化学知识,或学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化学知识,或学习与高考升学有关的化学知识,等等。 (3)按学生自己的意愿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爱学多少就学多少,爱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爱怎么学就怎么学。 3. 分析和对策 (1)分析 第一,学生原本并不排斥化学,只是由于化学知识在选材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距离,造成学生在情感上对化学产生离异感。 学生与化学相遇之前,他们之间并无矛盾,只是在相遇之后,化学中的枯燥知识、无用知识或深难知识等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不愉快,产生了学生疏远化学的心理。 第二,学生内心深处对学习化学对自己的发展到底有多少帮助、有哪些帮助不清楚,国家和宣传媒体及学校对这方面的理性宣传不够,更多的是高压宣传,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处理不当、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够高以及学校的求学风气不浓等,均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理想状态无法实现。 (2)对策 第一, 国家和宣传媒体及学校教师要加大对化学教育的理性宣传,尤其是化学教师,要给学生讲透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可以给学生的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科学素养发展等带来哪些帮助,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学好化学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提高带来许多益处”的观念,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带来活水源头。学生有了想学好化学的念头,教师的教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 教材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探究性及可读性。 第三, 化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让学生陶醉在教师那富有教学魅力的学习情境之中。 第四, 建立积极且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 学校和教师要有一些积极的管理制度加以激发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既享有自由,又乐于接受一定的约束。 第五,建立更加优化的评价体系。 总的说来,教师教的理想状态和学生学的理想状态是两个极端,既然是理想状态,意味着在现实环境下无法达到或很难达到,最好的对策是对教师教的理想状态和学生学的理想状态进行合理的折衷。 〔漫谈二〕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功测试“新四样” 以往教师基本功测试的内容主要是书写粉笔字,使用一般教学仪器(如投影仪)、设计教案、说课等。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单靠上述项目已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学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突出进行以下四项的基本功测试或交流活动。 第一项:化学教学案例评析 1.案例选择:结合教师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例真实、典型的课前、课堂或课后教学情境,写成一份书面材料。 2.材料要求: (1)情况真实;(2)评析客观;(3)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和国家的发展为本”。 第二项:化学问题或试题设计 1.题材要求 (1)若是化学问题,一是要求问题情境新,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体现科学探究;二是要求问题有层次性、递增性,提出的问题一环扣一环。 (2)若是化学试题,一是要求难易适中,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题型新颖。 (3)所设计的化学问题或试题,要完全由老师自我设计,不能抄袭。 (4)化学问题的题量为二道即可;化学试题的题量为五道选择题,一道非选择题。 第三项:化学课件制作 1.题材要求: (1)所设计主题要能突出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辅助性的特点。 (2)所设计主题属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微观或危险实验等知识内容。 2.课件制作要求 (1) 标明制作平台名称、制作人姓名、内容名称和日期。 (2) 课件的交互性好,图象逼真。 第四项:教师自选项目——才艺展示 1. 展示内容 (1) 教师的特长;(2)设计一个专题讲座,写成书面材料或制成课件;(3)带有学科特色的趣味实验、探究实验或教具等项目,以上文字的形式描述。 以上三项内容,只取其中一项即可。 2.展示要求: (1)不拘泥于形式,既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技能操作或表演。 (2) 教师先报展示内容及形式,学校按形式分文字材料展示和表演展示二种分别进行测试或交流。 〔漫谈三〕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 所谓理念是指某一客体在准备付诸行动前的倾向性和对策。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导向。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教育对象的现有经验水平和教学环境的现有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诸多环节与要素,以取得最优化的教与学结果的科学。 笔者以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这个设计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而不是静止的、恒定的;是灵活的,不是僵化的。 第二,这个设计应具有化学浓郁芳香的原汁原味,突出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科学探究。 第三,这个设计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第四:这个设计中要体现预定了哪些目标,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中要明确阐明将给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让学生锻炼或获得哪些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方法等。 第五:这个设计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体现有多少。 总之,课堂教学中已不允许教师按已制定好的教案从头到尾机械地按部就班式地执行下来完事,而应该突显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