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中考试题 化解学生症结

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研读中考试题 化解学生症结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4-06-17 07:35:10

研读中考试题 化解学生症结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4-06-17 15:35:10


一、 研究中考试题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1.体现基础性,注重立足课标、依据教材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化学中考试题注重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的考查,全卷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级内容条目,其覆盖率达到80%以上,按二级内容条目,其覆盖率达到100%。
  
  2. 体现应用性,注重创设真实情景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强调将学科知识放在真实的情景下考查,强调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摒弃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原理、现象和结论。
  
  案例1: “轻轨列车”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列车开动时,轻轨列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
  
  ⑴ ;⑵ ; ⑶ ; ------------
  
  (二)重视实验技能的考查
  
  试题对于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力求避免模型化的机械训练,强调化学实验具有的实际意义。
  
  案例2: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我们常用: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该反应原理我选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用这些装置还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三)重视科学探究的考查
  
  1.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试题力求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涉及到科学探究的某一个要素或几个要素,试题侧重考察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与评估。
  
  2. 注重考察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案例3: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将乙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溶液,效果会更好。我能写出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将铁、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反思比较,表面上看都一样,集气瓶内都有水,那么水的作用相同吗?又如提供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事实,既丰富了物质燃烧的内涵,同时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这样在考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体现了“能力立意、开放探究”的全新理念。
  
  二、方法与措施
  
  2008年中考命题要继续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全面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不断创新新题型。
  
  案例4: 中考试题中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宜昌市2005、2006、2007这三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试题中考查的化学方程式均为6个,05年每个方程式3分,06年2分,07年3分;且这6个方程式中,有5个来源于教材,1个由题目给出相关反应物、生成物的信息,再由学生写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启示 复习时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尤其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不必过多的展开,有效的掌握教材中出现的38个化学方程式就足够了。
  
  第一阶段是分块复习
  
  主要任务是: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析、联想,逐步形成对学科体系的整体知识,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二是进行一定量的综合训练,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溶液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近60个化学概念。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约占30%,涉及到的内容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许多学生能把教材上的概念倒背如流,认为有了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能力,然而一遇到概念辨析、概念判断,以及深层次的分析、综合、转化等实际应用题,解题能力却是很弱的。针对这些问题,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是:每一个概念,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其中的关键词,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有包含关系的、有相互联系的概念分类归纳成网络。
  
  (二)、元素及化合物
  
  主要内容有:氧、氢、碳及其化合物;铁及铁合金;酸、碱、盐的性质及其代表物。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理论为指导,构成了初中化学的基础和骨架,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分值在35%左右。学生在学习时觉得记不住,其次记住了,有时也不会用。针对这一情况,复习方法是:
  
  (1)纵向:以某种物质为中心,将其学名、俗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保存、鉴别、制法等,串成知识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只强化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保存、鉴别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推导相关的用途、鉴别等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条理化,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知识,导致复习中产生厌烦心理。
  
  (2)横向:对比三种气体、两种酸、两种碱、一种盐、金刚石和石墨、铁和铜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
  
  (3)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将知识综合运用到鉴别、转化、除杂、推断等方面,并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联系起来。
  
  (三)、化学实验
  
  主要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和几个重要的探究性实验,中考分值占25%,是中考试题中增加区分度的题目。在复习时,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查缺补漏。对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的复习,重点是弄清如何用、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不当会导致哪些后果。由于这一部分记忆的知识多,难度不大,如果上课又将这些内容重复一遍,费时而且显得枯燥。复习时,可由学生指出知识要点,老师将知识编成题,例如直接给出多幅实验操作图,由学生判断、改错、指明原因。选题时,力求题型多样,涉及各考点。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重点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同时也要弄清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不当可造成的后果。对常见物资的鉴别和检验,重点放在如何选择鉴别试剂,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重点放在如何选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除杂质试剂的选择,以及对实验过程的叙述上。对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部分,教给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再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兼顾到实验过程的操作简便、节约药品,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
  
  (四)、化学计算
  
  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中计算题在整个试卷中不算难题,但却失分率较高,这不能不引起化学老师的重视。出现的问题有:化学式写错或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书写格式不对;化学原理不清;读不懂题等。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和综合计算。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立足于化学基本概念,选择典型题型精讲。讲解时,注重讲解分析过程,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化。注意每一题与一类题型的关系,举一反三。
  
  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模拟测试加讲评”的方法,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调整良好的心态。
  
  在以上知识块已复习的基础上,应对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强化训练。一方面可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见到更多的综合题型。学生做后,可以总结一些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分析出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三、复习建议
  
  1、复习时,精选例题和习题。有一种提法叫“5乘以1小于1乘以5”,说的是如果让学生将同一类的题目做5道,其实效原小于做一道题时,从5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⑴此题怎么做? ⑵为什么这样做? ⑶怎样想到这样做?
  
  ⑷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
  
  ⑸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每做一道题都能从这5个方面进行考虑,长期以往,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遇到新问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经常回顾和思考错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3、大多数学生教粗心,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看题不认真、没有注意题目的要求,以致读完题,特别是长题后,不知所云等。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如过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燃烧等。
  
  4、体现网络联想法,如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