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1-05 18:22:45
2013年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从民间到专家都在呼吁政府尽早出台PM2.5的检测标准,并及时公布对其的监测结果。PM2.5和PM10这两种空气监测标准也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写入2012版初中化学教材第31页。PM2.5也首次进入十八大报告。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PM2.5及相关的环保试题必将成为2013年中考化学的热点试点,现就相关知识及试题解析如下: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PM2.5颗粒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专家们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如果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二、PM2.5颗粒物的危害与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可吸入颗粒物直径越小就越危险。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2.5颗粒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 PM2.5颗粒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PM2.5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更可怕。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多次说过:呼吸科医生是最怕灰霾天气的,急诊的呼吸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也大多在0.1至1.0微米,灰霾超过吸烟已经成为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 三、首次制定PM2.5标准 2011年10月底,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站的空气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空气污染达危险水平,而北京环保局监测数据则还是三级轻微污染。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美国驻华使馆的数据中加入了PM2.5,而这一指标未列入我国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双方公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数据有较大的出入,让中方数据黯然失色,中外媒体口水战升级愈演愈烈。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正式公布地方的PM2.5监测数值,国内一些城市还不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暂无公布PM2.5数值的计划。这将需要地方环保局增加环境监测点,全面改进监测中心分析仪器。 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 【专题训练】: 1.每年夏收季节,农民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致使当地出现烟雾天气,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一度达到中度污染,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秸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B、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会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C、推广秸秆饲料和食用菌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