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12-18 12:39:53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12-18 20:39:52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是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有一位初三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以前刚上化学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感觉真是新奇,轮到我们自己做了,一开始还觉得有意思,但做了几个实验后,发现化学实验也挺没劲的。因为我们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做过了,不用做也知道结果……"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以验证为主,没有一点创造性。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相适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深化实验改革,倡导科学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在此,我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抓起。

  1、 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要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2、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1)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2) 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3)绘出改进后的装置草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在课堂上代替老师进行实验,老师最后归纳总结。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

  2011.NO5 102 教材中的实验也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又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得出生成物是烟还是雾的结论十分困难,教师硬说是白色的烟,学生难于接受,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到底是烟还是雾。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4、 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我在教学中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于是,我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了,化学就在身边。

  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让每一小组中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深刻,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学生,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我提供给各组学生的仪器不尽相同: 有的有试管、广口瓶,有的有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有单孔橡皮塞,有的有双孔橡皮塞等等,实验中,各组同学设计的装置也不相同,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热情。

  一次实验课,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