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三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摘要(3)

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湖南省武冈三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摘要(3)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1-04 16:55:23

湖南省武冈三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摘要(3)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1-05 00:55:14


98、某物质是由某粒子直接构成,它的化学性质由某粒子保持,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氯离子钠离子保持;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99、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原因是含有许多可溶性不溶性杂质。

100、某些农村用水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101、自来水净水过程中的自然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属物理过程,加絮凝剂沉降、投药消毒属化学过程。

102、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

103、滤纸上的小孔能使液体穿过,而没有溶解的固体小颗粒留在滤纸上。

104、过虑操作中的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有气泡,原因:有气泡滤速度减慢。

105、二低指:滤纸边沿略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液体溢出;过滤器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进入滤液

106、三靠指: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要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上,以使液体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

107、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铁架台(附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108、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如活性炭)过滤液体,不仅可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109、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仍不是纯水,除去的还只是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110、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111、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

112、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液体中的杂质除去的方法。

113、在蒸馏操作中的水中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加热时出现暴沸。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作用是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容器中。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应弃去,原因:仪器上常有杂质。温度计的液球应对着烧瓶的支管口,原因是因蒸馏需控制的是出口蒸汽的温度。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作用是收到最大的冷凝效果

114、对于①静置深沉 ②吸附沉淀 ③过滤 ④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①②③④;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蒸馏

115、硬水一定是混合物,软水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纯净物。

116、某浑浊的液体过滤后仍浑浊的原因: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仪器不干净。 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1-05 00:55:23


117、地球表面约71%的地方被水覆盖,因而地球被形象地称为水球”。

118、地球上水的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119、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②另一方面水体污染也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120、水资源短缺的危害: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

12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23、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124、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25、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农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126、有些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等。

127、有些单质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氢气氯气等气态非金属单质。

128、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129、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130、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3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132、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但原子核中无中子。一个原子只有一个核。

13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电子质量可忽略。

134、核所带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但电性相反。原子种类决定于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3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但它们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36、已学的不显电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

137、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138、原子中,因电子的质量可忽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Ar)≈质子数 + 中子

139、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40、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14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一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