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5-20 16:49:18
中考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犹如一场秋收。多年的耕耘,如今就要收获了。如何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加强复习实效性,在收获的过程中减少遗漏,最大限度地让长好的“庄稼”颗粒归仓,是初三学生和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报特邀西宁市部分名师就中考最后一个月复习为考生出谋划策。
语文
西宁十三中夏海鹰中学高级教师
一、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
语文复习的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说明》的过程。考前一定要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遍,复习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归纳、领会、运用。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近几年西宁市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总结规律。例如复习词汇时,要注意中考的词汇范围。这几年中考词汇往往是考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及形似字、多音字,同学们在复习时就应该在这类词语上下功夫。
三、精练习,夯实复习内容
时间对于初三学生尤其宝贵,学生要精选习题,保证习题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不仅要熟练掌握其特点、规律和阅读技巧,而且做练习时,要做到自己做完一篇文章,收获的不仅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想,并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从而夯实复习内容,保证训练效率。
四、表述要规范
语言表述规范,答题才能充分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语文能力,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回答问题要注意语气适中,相互承接,主次分明,先后准确,文通句顺,言简意赅。
数学
西宁十三中王鹏中学一级教师
一、加强基础练习,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中考数学,并不像竞赛一样难题连篇,试题中的内容大多应该是基础性的,也就是说是很简单的。所以说基础知识上的得分点在中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中考数学能得高分,并不是最后的综合题得高分,而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满分,这都是基础问题,因此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任何超出课标的知识和课标边缘的问题,如根与系数关系、梯形的中位线等,中考都要回避,大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回归教材,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二、重视应用的问题
从命题趋势上看,三角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这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我们平时练习中往往很少涉及应用问题,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中考卷面的可能性更大,历年中考比较简单的应用题,试题信息反馈中答得并不理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应用题不属于难题,只要多上心就可以了。因此对学过的应用问题回顾很有必要。
三、勤于练习,以综合试题为主
每天要给数学一定时间,做些练习,不要做所谓专项内容,以综合练习或模拟练习为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现在的内容很多,如果一天不做,下次做题可能就有生疏的感觉,所以要勤练,有时间可以看看教材,关注一下课本中的定理、定义。
四、及时总结
最后阶段总结是很重要的,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把以前的错题再看一看,把发现的漏洞及时补上,最后几十天的时间,如果每天能把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题或解题方法总结到一个本子上,这些题在考试时或许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必须要坚持下来,只有坚持到最后才会成功。
英语
西宁十三中 孟富玲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一、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近几年英语考试都比较强调基础,难度不太高,所以越到最后越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从词法、句法复习到结合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做了大量练习,这段时间应该对复习阶段以来做过的试卷、试题归纳总结,把重点放在以前出错的试题上,搞清楚错在哪里,帮助自己认清不足,同时还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有效复习的目的。
二、提高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不要忘记身边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利用。如果有了疑问,可以找同学和老师帮忙,自己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能够使枯燥乏味的一个个考点变成鲜活的语言学习。中考英语改革,已由过去比较注重知识考查,转向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合作交流能运用思维去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主动参与中使用语言,在讨论中辨别语言,在成功中享受语言,从而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阅读,提高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的四篇短文和完型填空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总复习阶段,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短文,做题的同时,就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只不过要有意识地把握阅读的节奏,提高阅读的速度,注意阅读的技巧,尽自己所能拓展阅读范围。阅读时先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其次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猜测词义;接下来找出细节信息;最后注重把握文章的主题。尤其是完型填空和任务型阅读,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有些题的设置是考查考生对基础语法的理解,有些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勿断章取义。
政治
西宁十三中 巨引莲 中学一级教师
一、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把知识点分成很容易记住、比较容易记住、比较难记住、很难记住四部分,并做好记号。复习时对前两种知识点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比较难的要经常看看,巩固记忆;对于很难记住的知识点,要提高重视程度,可以用卡片、备忘录等方式随身携带,或放在醒目位置,加深印象。
二、在每天最适合记忆的时间背题,提高记忆效率。
三、同学之间可以在休息时互相提问,检验记忆效果。
四、对总结的热点、重点知识要牢记并能够灵活运用。过好基础知识关,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明确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知识作一下梳理。比如把一些知识点归类:核心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中体现类――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奉献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还有基本国策类、战略类、原则类等。
强化易混淆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要注意区分,可以尝试用对比法记忆。例如:把( )放在( )位置:经济建设――首要;环境保护――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掌握规范答题的方法:
1.重视和研究近年中考试题和《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因为这些考题比较典型、权威,代表了中考最新题型,难易程度适中。
2.将做过的习题集保存好,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对做错过的题,要多看、多想,具体分析失误的原因,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的训练,也可以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的书面表达训练。
3.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例如,书写的工整、卷面的规范、审题的周密、答题的条理等都需要注意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