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养成兴趣。我们不需要自己在一夜之间对曾经厌恶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不都是瞬间萌发的,我们要接受自己看似缓慢而没有进展的兴趣培养。要变着法子来寻找和制造兴趣,而培养兴趣的过程本身应该被理解为是非常快乐的。想到以后学习将要成为我们享受生活所离不开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每天愁眉苦脸的根源,我们心中的快乐一定是不言而喻的。
保持快乐的心态。快乐的学习是更加有效的学习。以快乐的心情加入学习的全过程吧,让快乐陪伴你跨过困难的一个又一个门槛!找到这样一个心灵的落脚点,学习就会让我们神采飞扬起来。
小时候我们有许多的时间游戏,却向往着教室里的学习;当有一天我们必须每天坐在教室里,并且还要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对游戏的怀恋便一天强似一天。学习是枯燥的?放弃这个糟糕的心理暗示,记住,现在的学习,就是小时候的游戏。你长大,变化了,游戏也幻化为学习了。所以就用小时候对待游戏的欣喜去面对今天的学习吧,把学习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神采飞扬的学习。
三、学校原来是乐土
我不喜欢去学校。刚上学的小朋友这样跟妈妈说道。
我不想去学校。已经是中学生的你还是这样抱怨。
一位高中生告诉我,她所在的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逃过学。甚至有时候,留在班上听课的人所剩无几,上课的时间从学校出来逛,总能撞到同学……
为什么要逃学呢?老师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早晨我们来了,傍晚我们走了。学校里有老师,每天布置很多作业的老师;学校里有同学,每天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同学……
重复意味着单调,单调意味着枯燥。年轻的充满好奇的心灵害怕这种重复和枯燥。正是上课的时间,走在学校围墙的外面“自由”的感觉像一颗怪味豆,给我们一点点兴奋,还带着一点点“出界”的不安。但无论如何,匪夷所思的化学方程式,并不美观的函数图像,拗口的文言文……总之暂时离开我所烦恼的一切课程了。还有,也躲开了老师的检查和责问,同学的嘲笑和“善意”的问询……
听听下面的分析:
为了这些,而选择逃离,只能引用一句话来表示感叹:“甚矣,汝之不惠!”一时的逃避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还会加重解决问题的难度。试想,本来很薄弱的环节现在完全缺失了,你还能期望改善吗?但你的内心深处是充满了改善的渴望的。于是你先让自己失望了。你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你只是没有足够强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