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较少(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较多(一般4~7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的。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
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4.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1)纯净物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2)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3)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4)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