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的“五点”导学
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类型。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由于教材中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未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许多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是一味去“交换成分”,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的错误。下面分五点导学如下,以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类型总结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互换反应,即同时互换阳离子或同时互换阴离子,有关复分解反应可总结为以下五种类型;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1+新盐2
并非酸、碱、盐及碱性氧化物都可以按以上类型发生复分解反应,它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
二、条件总结
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一是需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如果某一反应连最基本的条件满足不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反应,也就无法谈及生成什么物质了。二是需考虑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对生成物要求的条件,即生成物必须具备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水生成三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两方面条件同等重要,应全面考虑,缺一不可。
1.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条件(1)酸常用HCl,;(2)碱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须注意,不溶性碱性氧化物与反应时需微热。如:
2. 酸+碱→盐+水
条件:
(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
(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如:
3.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
(1)盐除外,是否可溶均可;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如:
4. 碱+盐→新碱+新盐
条件:
(1)碱和盐两者均要溶于水;
(2)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如:
5. 盐+盐→新盐1+新盐2
条件:
(1)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可溶;
(2)新生成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还应该注意,若反应物中有一种盐微溶,则生成的盐中必有一种不溶。如:
三、规律总结
(1)酸和盐反应时,与HCl反应生成沉淀的盐只有反应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盐有.
(2)硝酸盐均能溶于水,故能和硝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只考虑碳酸盐。
(3)碳酸盐和酸作用时,生成物中有气体;铵盐跟可溶性碱混合(若均为溶液时要加热)就会产生;溶液中都会产生沉淀。
(4)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反应物为。
(5)生成物都是沉淀的复分解反应,可用以外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
(6)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反应物只能是。
(7)与酸、碱、盐都能反应的盐是。
(8)酸与碱、盐、碱性氧化物的反应,通常只考虑HCl,,不考虑。
(9)碱及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时,若要生成无氧酸盐,则使用的酸为无氧酸(常用的是HCl),若要生成含氧酸性,则使用的酸为含氧酸(如。
(10)微溶物,一般可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但生成物中的微溶物,则一般视其为沉淀。如:用和反应制NaOH,鉴别,实验室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而不用稀硫酸,正是考虑了上述结论。
四、易错总结
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
(1)只满足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忽视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的条件。如写成:
(2)未顾及反应物中有不溶物或全是不溶物,反应难于发生。如写成:
。
(3)未考虑碳酸是弱酸,不跟强酸盐反应,也不能跟不溶性碱性氧化物反应。如写成:
另外,像等酸性氧化物与可溶性碱反应,一些同学常视其为复分解反应,这也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即两种化合物之间并没有互相交换成分。
五、题型总结
有关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型是极其丰富的。现撷取几种类型供大家练习。
题型1 下列哪些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哪些不能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方程式,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理由。
(1)
(2)
(3)
(4)AgCl+HCl
(5)
(6)
题型2 选择适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 =
(3)
题型3 怎样实现下列反应:
(1)由可溶性盐制不溶性盐
(2)由不溶性盐制可溶性盐
(3)由可溶性碱制不溶性碱
题型4 用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里的物质是杂质)
(1) (2)
(3) (4)
题型5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HCl、三种无色溶液。写出有关方程式。
题型6 现有A、B、C、D 4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中某一种。试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写出4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并完整书写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白色沉淀 A+C→无变化
A+D→无变化 B+C→白色沉淀
B+D→无变化 C+D→无色气体
总之,复分解反应涉及的知识较广,要想较快地、正确地书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另外还必须熟记、活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