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新课授课期间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抓好“读、听、思、问、练”五个学习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吸收率。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它包括阅读和研读。课前预习通过阅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它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所以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研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建议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
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明确了概念,自然会选择答案D了。
“听”是关键,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思”是核心,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和“听”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只“听”不“思”,仅能获得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边听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总之,“思”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之中,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问”,不仅仅是就不会的习题向老师和同学提问以求获得答案。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有同学反映,课堂上我都能听明白,但做起题来就错,甚至连题都看不明白,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等,导致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练”,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